目的地搜索
师德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队伍建设 >> 师德建设 >> 正文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雪超:筑梦树魂 不忘初心——一名思政课教师的自白
2017-12-20 16:10  

我是一个人,做难事之人。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件是把别人的钱装到自己兜里,另一件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袋里。我从事的正是后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所以,我是一个处在生命线上的难人。

我是一个人,承担树人责任之人。要做事,先做人。习近平总书记在2001写给父亲习仲勋的信中,提到要继承和学习父亲的高尚品质,第一条就是学父亲做人,坚持真理,不说假话。实际上,不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重视,唯恐避之不及。但大学期间正是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思政课教师,必须对自己教授的知识真懂真信才能引导学生真学真用。从走上讲台那一刻起,我就把自己的课当作一场文艺复兴,让所有的学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国家,学会明辨是非、独立思考,成为一个大写的理性的人。我曾在最后一次课上让学生用关键词总结一学期的收获:当许多学生写下了“价值观”、“信仰”、“思辨”这几个字的时候,我收获了作为教师的小小成就感。

我是一个人,传承师德师风之人。照片中的老者是著名历史学家魏宏运先生,上学期间,我有幸帮魏先生作了一件小事,将他新写的文章敲称电子版。看到他手稿的那一刻,我心生佩服,却也在意料之中。可当魏先生应邀留言纪念的时候,他颤抖着的手用了好几分钟才把那短短十几个字写完。那一刻,我开始为自己的浅薄感到惭愧。因为那几十页歪歪扭扭、圈圈点点、反复删改的字句不知花费了先生多少精力、多少心血才能写就,此时此刻那些字句在我的脑海中仍清晰可见,里面的每一个字都在刺激也在激励着我这个年轻后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打入职那天起,我就给自己立下规矩:讲台是教师神圣之地,绝不可敷衍。我不会敷衍,也不能敷衍。

   比如上课,可能有人会觉得,上课是一件小事。但是能够把小事做好,多少也需要下点功夫。从教学内容设计,到课件制作,到教学方法探索,哪怕是一则材料的取舍,一张图片的选择,我都精益求精、慎而又慎。说真的,准备一学期的课程,不亚于我又写了一篇博士毕业论文。辛苦的付出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45分钟的一节课,背后凝结的是450分钟的教学准备和一辈子的不断更新。值得吗?值。

我是一个人,上课成疯之人。学生们常说我讲课的时候激情澎湃,没办法,人小视觉效果不明显,就得靠声音来弥补。实际上这样的方式是一种有意识的自我设定,是为了保证一种上课状态。你知道上课成瘾是一种什么感觉吗?我知道。你知道课堂上一刻也不想停回家都不愿多说一句话的分裂状态吗?我知道。累吗?真累,但也真享受。因为累换来了认可,四年来,我很少点名,因为我的课很少有学生旷课,也很少有来了不听的。曾经有城环学院的学生向我们学院的督导教师说,王老师的课需要提前占座,抢才能有好位子,来晚了只能后排去。家里人给我开玩笑,说不靠点名能把学生留住,师生之间只能是两个字,真爱。是,我是真爱这讲台,真爱这帮学生。

我是一个人,与学生知心之人。我经常利课余时间和学生在一起,同进步共成长。比如我上课之余组织小型的读书沙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分享读书心得,在小小的教室里谈天说地、激扬文字。比如我利用暑期和他们一起下乡实践,一边观察民生国情,提升自我,一边用专业视角带学生了解农民、认识基层,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早日致富。比如我还会跟他们聊生活、谈人生,他们倾诉我倾听,三年来,我帮学生解决过学业困惑,带他们走出过恋爱低潮,消弭过宿舍矛盾,让学生们学会了积极乐观、笑对人生。这些值得吗?值,因为我喜欢他们叫我“超老师”,也喜欢和他们一起成长。我曾在某学期最后一次课上向他们表白:也许这不是你的专业课,也许你对我所讲的东西不感兴趣,但是我和你们相处一个学期,哪怕只有一句话触动了你,让你觉得有所得,我就会为你感到开心。要求再多一点,当五年十年后你们已经步入人生的另一阶段后,如果你还记得我的名字,每每想起大学里的那门公共课都会觉得温暖依旧,我就会倍感幸福。

我是一个人,与学生同路之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我和他们都是同路人。个人的奋斗与历史的进程一致或共鸣,是一件幸运的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千千万万青年将全程参与。在这个宽阔的历史进程中,“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都与我们有关”。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但理想将永垂不朽。

今天,我又不是一个人,因为我身后是150多万的高校教师,是1500多万教师群体,强大的后盾让我敢于自白,敢于表白。这就是我,一个普通大学青年教师成长的故事,如果你问我你的初心是什么?那就是:为人,为师,为人师,为一个好老师。

关闭窗口

版权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