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师范大学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钟英华
2022年12月30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
2022年主要工作回顾
2022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学校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向特色鲜明世界知名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强化政治统领、思想引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制定印发《中共天津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统筹部署推动学校学习贯彻落实工作。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就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进行深入解读,书记带头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成立“天津师范大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七讲”活动,先后宣讲343场次,受众达2.8万余人次。学校理论专家学者在《光明日报》《天津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光明网”等重要媒体刊发理论文章142篇。
二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深入实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工程和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升计划。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强化“三全育人”的联动机制,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攻坚计划,高水平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承办天津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会。扎实落实《加强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举措》,践行“一线工作”规则,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改革,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坚持完善“五育并举”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具有师大特色的美育、体育、劳动教育,增强教育实效。持续推进智慧学工大数据平台建设,全面立体多维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科普基地入选“天津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学雷锋服务队获评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办法》《天津师范大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完善师德考核管理。制定《天津师范大学新教职员工入职培训管理办法》,全面启用“教师发展平台”,实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计划,深入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举办“喜迎二十大 欢庆教师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师大“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精神座谈会,深入挖掘优秀教职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对党绝对忠诚的情怀鞠躬尽瘁、奋斗担当的典型事迹,精心打造忠诚典范徐大同事迹话剧作品,在全校形成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学校“多措并举立师德 思政育人铸师魂”典型经验得到央广网报道推广。学校精心创作排练的思政大戏—话剧《徐大同》,受到全校师生欢迎,连续展演6场、7000多名师生争相观看,话剧“小舞台”搭建了思政“大课堂”,成为塑造忠诚教育的生动鲜活教育品牌。
二、坚持统筹谋划、提质创新发展,加快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
一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制定《天津师范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不断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持续优化人才培养过程。精准对标“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要求,新增6个“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进入“双万计划”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达到40个,获批总量位列天津市属高校首位。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4门课程获批2022年天津市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示范课程,“大创”项目立项国家级29项、市级77项、校级131项、校级培育89项,学校获评天津市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积极探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获批2022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完善基础理论学科科教融合育人机制,支持研究生开展科研创新项目,资助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36项。
二是突出师范教育本色。全面加强师范专业建设,3个专业完成师范类专业认证,截至目前我校共有17个专业完成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位列全国师范院校前列。着力构建高质量师范生培养体系,提升教师培养能力和质量。聚焦师德养成体系构建,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深化“U-G-S-I”教师培养机制改革,制定《天津师范大学聘任基础教育一线教师为师范生教育实践导师管理办法》,推动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融通式教师培养机制。持续做好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工作,学校被教育部纳入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学校,18个师范类专业纳入免试认定改革范围。持续提升服务基础教育能力,10项成果获批天津市第七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助力中小学“双减”工作,完成第一批13门“双减”示范课程研制。制定“新时代天津基础教育名家奠基工程五年行动方案”,努力培育天津乃至全国基础教育名家。
三是发挥学科集群特色。锚定建设“特色鲜明世界知名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发展目标,心理学、世界史学科,教育学和地理学等学科集群入列教育部优先发展支持行列。学校政治学、心理学两个学科冲A类学科成功,马理、世界史、教育学学科和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等获B+,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获得B,美术专业学位获得B-,新闻学、数学、地理学科,新闻传播学学科和新闻与传播、体育专业学位等进步到C+,学科专业整体发展实现了新的历史性突破。积极进行学科整合和特色集群建设,高水平建设“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研究院”,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编制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世界史4个入选天津市高校顶尖学科培育计划学科的建设方案和心理学、世界史、教育学科群、地理学科群4个优先发展学科建设方案。加快提升学科整体水平,2个学科和2个学科群入选教育部“十四五”优先发展学科,4个学科入选“天津市高校顶尖学科培育计划”。积极争取政府贴息贷款,形成了本年度约6.1亿元购置计划,提升设备设施建设水平,为学校学科专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撑。
四是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势,获批各类国家级项目55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获批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级项目4项,各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获批1个心理学部校协同创新中心,获批2个国家级科普基地,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和麒麟软件——天津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信创科普教育馆被正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获批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43项,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4项,其他各类省部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919篇,出版各类著作52部。高质量做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工作,“国民心理健康评估与促进协同创新中心”入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中获评优秀。理工科以新增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为引领,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获评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批2个国家级科普基地,心理健康科普基地荣获“天津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五是培养引育高层次人才。持续深化人才强校战略,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我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构筑人才高地。1人获评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引进调入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助力高水平学科建设提质增效。我校教师获评天津青年五四奖章、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天津科普大使、天津市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
学校统筹构建“学科领军”“学术杰出”“青年后备”三级衔接、三位一体的“金字塔型”人才队伍成长序列,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制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支持计划》,推动高层次人才“按需设岗、精准引进”,重点评价高端人才在专业领域内的社会影响、学术地位、研究水平、标志成果、突出贡献。破除五唯,注重质量、贡献、影响、绩效,采取灵活多样的聘任方式,“柔性引进”能够引领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战略科学家、学术带头人,领军带队冲击国家级大项目、大平台、大成果。修订《年薪制聘任管理办法》,引导人才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谋事干事,创新创造。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职责,打造人才高地,1人荣获“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三、深化合作交流,服务战略需求,增强学校发展活力
一是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服务“中华文化走出去”等重大需求,融入国际传播大格局,构建立体多元的国际传播体系,通过讲好天津、中国故事扩大学校对外影响力。高水平承办“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系列活动,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承办“语言为桥创新合作”——“中外中小学语言伙伴学校”交流研讨会等活动,进一步扩大我校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序开展境外国际学生入境返校工作,持续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招生宣传,对来华留学生开展法律法规和国情校情教育,增强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发展的理解和认同,推动来华留学生正面典型事迹报道,不断提高培养质量。积极申报语合中心协助机制资助项目,获批《天津市国际中文教育基本情况调查研究》《天津市国际中文教育工作会议及专项培训》《京津冀东盟国家国际学生“我与中国情缘”中文故事系列大赛暨中国-东盟学生京津冀社会实践交流营系列活动》等项目。
二是深入推进对外交流开放。继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开放办学格局。校长钟英华连任第十二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担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法定代表人。学校获批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共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研究院”基地。进一步优化国际交流合作布局,与13所高校新建友好合作关系或签订学生交流交换协议,扩大涵养对外合作资源。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签署联合培养“一带一路”本土中文教师提升项目协议,创新高质量本土师资培养模式。承担赴法中文沉浸式数学教师选派培训任务,累计派往49个国家1020名中文教师志愿者担当中文教学工作,承办第三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为加快中外语言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国与世界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作贡献。
选派14名交流交换生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千叶大学等合作校交换学习。积极探索线上高质量学访交流新途径,组织学生参加天津——怀俄明线上交流活动,日本长崎大学、日本广岛大学的语言与文化冬令营,马来西亚彭亨大学、韩国顺天乡大学的语言交流夏令营,以及我校与布鲁塞尔自由大学首届暑期研学营,进一步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与韩国世翰大学签署合作建设世翰大学孔子学院协议,并得到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的授权,至此我校已分别在非洲、亚洲和欧洲与海外合作机构合作举办了5所孔子学院和1所独立孔子课堂。承办“一带一路”本土中文教师提升项目、泰国本土中文教师在线研修项目、“汉语桥”英国“中文培优”项目学生夏令营、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暑期线上项目及肯尼亚女子高中线上项目等,立足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关注本土教师职业技能提升,促进中国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
三是凝练服务社会底色。主动融入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建好用好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校园出现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画面。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京津冀教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国际中文教育交流中心、心理健康与社会治理中心建设加快推进,9.58万平方米新建改造项目即将竣工。服务天津“1+3+4”产业体系构建,高质量建设大学科技园,49个以智能科技、信创产业为主体企业逐步进驻,与云账户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滨海高新区共建天津首家“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与麒麟软件共建的“麒麟软件——天津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信创科普教育馆”获批全国首家校企合作的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深化与滨海新区区校合作,与新区及区内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全面战略合作。大力加强高端智库建设,2家智库入选CTTI来源智库,2022年累计报送决策建议、舆情分析、趋势研判等资政建议200余份,其中获中央领导批示15件,获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20件,获评天津市高校智库优秀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15项。高标准落实对口帮扶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教育援藏、援疆、援甘各类工作,持续巩固拓展教育帮扶成果。发挥我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优势,面向内蒙古4市(盟)300名中小学教师,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线示范培训。
四、坚持依法治校,提升管理效能,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一是加强学校内部治理。修订学校章程,进一步健全现代大学制度。落实《天津师范大学关于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实施方案》,制定《天津师范大学重大事项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实施办法》,健全学校风险防范机制,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推动、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建工会、校医院、膳食、党费使用内控制度与手册,修订《天津师范大学差旅费管理办法》《天津师范大学培训费管理办法(试行)》《天津师范大学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天津师范大学工会会费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起草《天津师范大学内部审计工作手册》,修订完善《天津师范大学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天津师范大学审计整改工作实施办法》《天津师范大学处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天津师范大学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等审计制度,进一步健全内部审计工作体制机制。完成5名处级领导干部经责审计,加强对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完成中小型修缮及抢修工程审计190项,审计资金810.74万元,审减资金41.58万元。
二是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坚持把“师生热线事事通”和“校园网格处处通”有机结合起来,以师生评价为导向,进一步强化做实管理服务。一年来“事事通”及时处理回复师生咨询、投诉、求助等各类信息近8000条。广大党员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参与“校园网格处处通”建设,形成“人人网格员,处处党旗飘”的责任链条。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建立食堂餐饮评价系统,及时掌握师生菜品满意度,全力打造更加贴近师生需求、更加优质的餐饮服务。实施健康工程,全面提升校医院基础性医疗和健康卫生保健服务,增设特殊病种门诊,开通异地医保卡联网服务,方便教职工医保购药。启动学生公寓楼楼顶改造工程,改善学生宿舍居住条件。实施学生公寓区域环境整修工程,着力解决公寓区域安全和美化问题。加强生态校园建设,分批更换行道树,在核心区域栽植花灌木、多花植物,进一步提升美丽校园观感度。
三是筑牢校园安全稳定防线。严格落实校园防控措施,加强疫情常态化下校园安全管理,完善校园防控应急预案,优化疫情防控工作领导体系,坚持领导小组暨指挥部专题调度会议机制,持续部署推进工作落实。1417名党员组成的29个党员突击队坚守一线、勇担重任、持续奋战,近6000人次党员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各项工作中,亮身份、作表率、显担当,构筑起护佑师生生命健康的坚固屏障。扎实推进校园安全专项整顿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突能力。深入开展校园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完善校园道路交通设施,规划调整道路通行措施,全力保障重点工程车辆通行和校园交通安全。制定《天津师范大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等制度,开发实验室安全检查系统,完善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
四是持续提升民主管理水平。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加强民主党派、党外代表人士、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7位民主党派成员在民主党派市委会换届中当选新一届委员会委员。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党的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召开专项会议做好信教师生教育引导工作,坚决抵御防范校园传教和宗教渗透。用心用情服务好老同志,坚持服务为先,搭建多样平台,组织多彩活动,积极组织引导老同志释放正能量,关工委报告团累计宣讲四十余场,受众近万人次,我校关工委荣获天津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先进集体。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代会作用,召开学校七届二次教代会、十一届二次工代会,持续做好教代会提案、工代会合理化建议的征集、落实、评比表彰工作。坚持党建带团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召开第十三次学生代表大会和第三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各位代表、同志们,一年来学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校党委正确领导,全校师生员同心同德、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共创佳绩的结果。全校教代会工会组织和各位代表,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强化责任担当,认真履职尽责,为推进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维护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团结凝聚力量,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上级工会组织的肯定和广大教职工的认可。在此,我代表学校向教代会工会组织和各位代表,向孜孜不倦为学校发展辛勤付出的全体教职工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23年度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
2023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学校立足新发展阶段扎实推进第八次党代会制定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建设特色鲜明世界知名高水平师范大学的重要一年。全体师大人要对准学校“十四五”战略目标,以“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敢啃硬骨头”的韧劲,“争当出头鸟”的胆识,紧盯计划表、任务表、时间表、责任表,一月一月推,一周一周盯、一天一天干,珍惜寸寸光阴、奋力日夜拼搏,全力营造干事创业强大气场,不负我们这一代师大人的历史使命,推进学校事业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一、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一流本科教育。提升专业品质,建强“双万计划”国家级和省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加强对一流专业建设的督导,高质量做好部分一流专业的审核验收工作。实施“一流本科专业支持计划”。持续推进大类招生,稳定本科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范生、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优化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探索推动完全学分制,构建横纵贯通、文理渗透、交叉融合的多样化、多选择性课程体系,做优辅修教育和第二学位教育,培养具备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高质量做好本科专业审核评估工作,以评促建,以评提质,以评增效,全面提升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深化学科内涵建设。围绕新获评A类学科辐射带动学校整体学科水平不断提升,召开学科建设工作会议,统筹规划面向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新举措,激发新一轮高水平学科建设新动能,积极主动营造新领域新赛道,努力丰富新动能新优势,集中开创“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新格局,不断扩大学校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增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主战场的硬实力。实施“重教兴文强理培工”的学科发展计划。重点建设好与学校定位、特色相契合的教育学科,促进教育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建设。加强学科集群建设,实现学校多学科间融合性发展。实施顶尖学科培育计划,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形成协同发展的学科生态格局。做强师范教育、教师教育,提升教育学科的综合实力。三是提升科研创新能力。通过优势学科牵动和融合团队引领,充分利用好中长期贷款新购置换先进仪器设备条件,以高水平科研项目为牵引,带动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科技创新研究项目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年内科研项目规模总量实现翻一番,以学校理科博士点和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为牵引,带动科学研究水平大幅度提升,争取科学技术奖励实现新突破。
二、深化对外合作交流,提升教育服务社会功效
一是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高质量谋划建好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中心共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研究院”基地建设工作。有序进一步加大以国际中文教育牵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项目,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积极发挥与教育部出国留学服务中心共建“出国留学培训基地”作用,大力度开拓海外留学培训项目,为学校在校学生提供更多层次更好质量的出国留学培训项目。积极申报各类引智项目,拓展引智渠道,努力提升外籍专家引进层次。优化外籍专家聘用管理机制,加强外籍专家管理。扎实做好国际学生招生宣传工作,进一步优化国际学生区域、国别、就读专业等结构,大力拓展各类留学生来校规模,积极开拓线上短期合作项目、“汉语+职业”培训项目等,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留学天师”品牌。二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外人文交流,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为平台,设立专门机构,高水平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做好汉语国际教育硕博士培养,持续加强面向世界各地的中文志愿者选拔和系统培训工作。建设好全球示范孔子学院,进一步提升学术和文化影响力。三是促进基础教育全面发展。加大国内合作交流力度,不断强化政校、校校、校企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优势,通过“教育+”“心理+”“智能+”,为“津城”“滨城”基础教育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供支持。建设一批基础教育课后服务急需的“双减”示范课,助力中小学“双减”工作。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增强教师政治品质和课程思政意识。创新师德师风教育方式,构建教师—学生一体化师德师风建设新模式。二是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人才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布局,聚合聚力聚向重点领域关键岗位顶尖领军人才的引育,实现顶尖人才和战略科学家引育的新突破。高水平举办国际高端人才论坛,开辟境外引才新路径,进一步畅通引才渠道、加大科技人才引育力度,不断扩大引才成果。构建“学科领军”“学术骨干”“青年后备”三级衔接的“金字塔型”人才队伍成长序列。三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遵循“破五唯”与“立新标”并举,建立多元化评价指标维度,突出体现质量、影响、绩效和贡献的评价导向。健全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分类评价、科学公平的职称评审制度,完善专业技术职务“以聘代评”工作实施办法及评审条件。
四、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保障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学校内部治理。不断完善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健全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完善决策机制,加强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强化决策执行、评估、监督。突出抓好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重大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筑牢经济运行风险责任防控体系,发挥审计在学校监督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强财务运筹、资源配置和校园建设。高质量完成“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工程建设验收,统筹使用好新建教学科研楼宇,扎实用好政府贴息贷款,全面提升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资源的支持保障。三是提升学校治理效能。以服务师生为中心,以提升治理效能为指向,优化职能部门、管理服务中心功能定位。进一步理顺学校与学院(部)权责关系,下移管理重心,不断激发学院(部)的办学活力、内生动力。推进“一站式”和“网上办理”服务,优化办事流程、促进协同、强化服务。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学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中的作用,不断完善学校治理体系。
五、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广泛凝聚各方力量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二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持续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整治。深化政治巡察,强化巡察整改成果应用。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履行派驻监督专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建设,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三是扎实推进统战、离退休和群团工作。加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党外代表人士、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做好民族宗教、港澳台侨和海外统战工作。完善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推动教代会、工会、共青团、学生会、校友会等群团组织依法依章开展工作。用心用情做好离退休工作,让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各位代表,同志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新发展的蓝图已经展开,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扎实推进特色鲜明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